Socket Linux IO 模型
一、I/O 模型
一个输入操作通常包括两个阶段:
- 等待数据准备好
- 从内核向进程复制数据
对于一个套接字上的输入操作,第一步通常涉及等待数据从网络中到达。当所等待数据到达时,它被复制到内核中的某个缓冲区。第二步就是把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复制到应用进程缓冲区。
Unix 有五种 I/O 模型:
- 阻塞式 I/O
- 非阻塞式 I/O
- I/O 复用(select 和 poll)
- 信号驱动式 I/O(SIGIO)
- 异步 I/O(AIO)
阻塞式 I/O
应用进程被阻塞,直到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复制到应用进程缓冲区中才返回
应该注意到,在阻塞的过程中,其它应用进程还可以执行,因此阻塞不意味着整个操作系统都被阻塞。因为其它应用进程还可以执行,所以不消耗 CPU 时间,这种模型的 CPU 利用率会比较高
下图中,recvfrom() 用于接收 Socket 传来的数据,并复制到应用进程的缓冲区 buf 中。这里把 recvfrom() 当成系统调用
ssize_t recvfrom(int sockfd, void *buf, size_t len, int flags, struct sockaddr *src_addr, socklen_t *addrlen);
非阻塞式 I/O
应用进程执行系统调用之后,内核返回一个错误码。应用进程可以继续执行,但是需要不断的执行系统调用来获知 I/O 是否完成,这种方式称为轮询(polling)
由于 CPU 要处理更多的系统调用,因此这种模型的 CPU 利用率比较低
I/O 复用(事件驱动 I/O)
使用 select 或者 poll 等待数据,并且可以等待多个套接字中的任何一个变为可读。这一过程会被阻塞,当某一个套接字可读时返回,之后再使用 recvfrom 把数据从内核复制到进程中。
它可以让单个进程具有处理多个 I/O 事件的能力。又被称为 Event Driven I/O,即事件驱动 I/O。
如果一个 Web 服务器没有 I/O 复用,那么每一个 Socket 连接都需要创建一个线程去处理。如果同时有几万个连接,那么就需要创建相同数量的线程。相比于多进程和多线程技术,I/O 复用不需要进程线程创建和切换的开销,系统开销更小。
信号驱动 I/O
应用进程使用 sigaction 系统调用,内核立即返回,应用进程可以继续执行,也就是说等待数据阶段应用进程是非阻塞的。内核在数据到达时向应用进程发送 SIGIO 信号,应用进程收到之后在信号处理程序中调用 recvfrom 将数据从内核复制到应用进程中。
相比于非阻塞式 I/O 的轮询方式,信号驱动 I/O 的 CPU 利用率更高
异步 I/O
应用进程执行 aio_read 系统调用会立即返回,应用进程可以继续执行,不会被阻塞,内核会在所有操作完成之后向应用进程发送信号
异步 I/O 与信号驱动 I/O 的区别在于,异步 I/O 的信号是通知应用进程 I/O 完成,而信号驱动 I/O 的信号是通知应用进程可以开始 I/O
五大 I/O 模型比较
- 同步 I/O: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复制到应用进程缓冲区的阶段(第二阶段),应用进程会阻塞
- 异步 I/O:第二阶段应用进程不会阻塞
同步 I/O 包括阻塞式 I/O、非阻塞式 I/O、I/O 复用和信号驱动 I/O ,它们的主要区别在第一个阶段
非阻塞式 I/O 、信号驱动 I/O 和异步 I/O 在第一阶段不会阻塞
I/O 复用
select/poll/epoll
都是 I/O 多路复用的具体实现,select
出现的最早,之后是 poll
,再是 epoll
select
select 允许应用程序监视一组文件描述符,等待一个或者多个描述符成为就绪状态,从而完成 I/O 操作
- fd_set 使用数组实现,数组大小使用 FD_SETSIZE 定义,所以只能监听少于 FD_SETSIZE 数量的描述符。有三种类型的描述符类型:readset、writeset、exceptset,分别对应读、写、异常条件的描述符集合
- timeout 为超时参数,调用 select 会一直阻塞直到有描述符的事件到达或者等待的时间超过 timeout
- 成功调用返回结果大于 0,出错返回结果为 -1,超时返回结果为 0
fd_set fd_in, fd_out;
struct timeval tv;
int select(int n, fd_set *readfds, fd_set *writefds, fd_set *exceptfds, struct timeval *timeout);
// Reset the sets
FD_ZERO( &fd_in );
FD_ZERO( &fd_out );
// Monitor sock1 for input events
FD_SET( sock1, &fd_in );
// Monitor sock2 for output events
FD_SET( sock2, &fd_out );
// Find out which socket has the largest numeric value as select requires it
int largest_sock = sock1 > sock2 ? sock1 : sock2;
// Wait up to 10 seconds
tv.tv_sec = 10;
tv.tv_usec = 0;
// Call the select
int ret = select( largest_sock + 1, &fd_in, &fd_out, NULL, &tv );
// Check if select actually succeed
if ( ret == -1 )
// report error and abort
else if ( ret == 0 )
// timeout; no event detected
else
{
if ( FD_ISSET( sock1, &fd_in ) )
// input event on sock1
if ( FD_ISSET( sock2, &fd_out ) )
// output event on sock2
}
poll
poll 的功能与 select 类似,也是等待一组描述符中的一个成为就绪状态
int poll(struct pollfd *fds, unsigned int nfds, int timeout);
poll 中的描述符是 pollfd 类型的数组,pollfd 的定义如下
struct pollfd {
int fd; /* file descriptor */
short events; /* requested events */
short revents; /* returned events */
};
// The structure for two events
struct pollfd fds[2];
// Monitor sock1 for input
fds[0].fd = sock1;
fds[0].events = POLLIN;
// Monitor sock2 for output
fds[1].fd = sock2;
fds[1].events = POLLOUT;
// Wait 10 seconds
int ret = poll( &fds, 2, 10000 );
// Check if poll actually succeed
if ( ret == -1 )
// report error and abort
else if ( ret == 0 )
// timeout; no event detected
else
{
// If we detect the event, zero it out so we can reuse the structure
if ( fds[0].revents & POLLIN )
fds[0].revents = 0;
// input event on sock1
if ( fds[1].revents & POLLOUT )
fds[1].revents = 0;
// output event on sock2
}
比较
功能
select 和 poll 的功能基本相同,不过在一些实现细节上有所不同
- select 会修改描述符,而 poll 不会
- select 的描述符类型使用数组实现,FD_SETSIZE 大小默认为 1024,因此默认只能监听少于 1024 个描述符。如果要监听更多描述符的话,需要修改 FD_SETSIZE 之后重新编译;而 poll 没有描述符数量的限制
- poll 提供了更多的事件类型,并且对描述符的重复利用上比 select 高
- 如果一个线程对某个描述符调用了 select 或者 poll,另一个线程关闭了该描述符,会导致调用结果不确定
速度
select 和 poll 速度都比较慢,每次调用都需要将全部描述符从应用进程缓冲区复制到内核缓冲区
可移植性
几乎所有的系统都支持 select,但是只有比较新的系统支持 poll
epoll
int epoll_create(int size);
int epoll_ctl(int epfd, int op, int fd, struct epoll_event *event);
int epoll_wait(int epfd, struct epoll_event * events, int maxevents, int timeout);
epoll_ctl()
用于向内核注册新的描述符或者是改变某个文件描述符的状态。已注册的描述符在内核中会被维护在一棵红黑树上,通过回调函数内核会将 I/O 准备好的描述符加入到一个链表中管理,进程调用 epoll_wait()
便可以得到事件完成的描述符。
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,epoll
只需要将描述符从进程缓冲区向内核缓冲区拷贝一次,并且进程不需要通过轮询来获得事件完成的描述符。
epoll
仅适用于 Linux
。
epoll
比 select
和 poll
更加灵活而且没有描述符数量限制。
epoll
对多线程编程更有友好,一个线程调用了 epoll_wait()
另一个线程关闭了同一个描述符也不会产生像 select 和 poll 的不确定情况。
// Create the epoll descriptor. Only one is needed per app, and is used to monitor all sockets.
// The function argument is ignored (it was not before, but now it is), so put your favorite number here
int pollingfd = epoll_create( 0xCAFE );
if ( pollingfd < 0 )
// report error
// Initialize the epoll structure in case more members are added in future
struct epoll_event ev = { 0 };
// Associate the connection class instance with the event. You can associate anything
// you want, epoll does not use this information. We store a connection class pointer, pConnection1
ev.data.ptr = pConnection1;
// Monitor for input, and do not automatically rearm the descriptor after the event
ev.events = EPOLLIN | EPOLLONESHOT;
// Add the descriptor into the monitoring list. We can do it even if another thread is
// waiting in epoll_wait - the descriptor will be properly added
if ( epoll_ctl( epollfd, EPOLL_CTL_ADD, pConnection1->getSocket(), &ev ) != 0 )
// report error
// Wait for up to 20 events (assuming we have added maybe 200 sockets before that it may happen)
struct epoll_event pevents[ 20 ];
// Wait for 10 seconds, and retrieve less than 20 epoll_event and store them into epoll_event array
int ready = epoll_wait( pollingfd, pevents, 20, 10000 );
// Check if epoll actually succeed
if ( ret == -1 )
// report error and abort
else if ( ret == 0 )
// timeout; no event detected
else
{
// Check if any events detected
for ( int i = 0; i < ready; i++ )
{
if ( pevents[i].events & EPOLLIN )
{
// Get back our connection pointer
Connection * c = (Connection*) pevents[i].data.ptr;
c->handleReadEvent();
}
}
}
工作模式
epoll 的描述符事件有两种触发模式:LT(level trigger)和 ET(edge trigger)
LT 模式
当
epoll_wait()
检测到描述符事件到达时,将此事件通知进程,进程可以不立即处理该事件,下次调用epoll_wait()
会再次通知进程。是默认的一种模式,并且同时支持 Blocking 和 No-BlockingET 模式
和 LT 模式不同的是,通知之后进程必须立即处理事件,下次再调用
epoll_wait()
时不会再得到事件到达的通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 epoll 事件被重复触发的次数,因此效率要比 LT 模式高。只支持 No-Blocking,以避免由于一个文件句柄的阻塞读/阻塞写操作把处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任务饿死
应用场景
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只要用 epoll
就可以了,select
和 poll
都已经过时了,其实它们都有各自的使用场景。
select 应用场景
select
的timeout
参数精度为微秒,而poll
和epoll
为毫秒,因此select
更加适用于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景,比如核反应堆的控制select
可移植性更好,几乎被所有主流平台所支持。poll 应用场景
poll 没有最大描述符数量的限制,如果平台支持并且对实时性要求不高,应该使用 poll 而不是 select。
epoll 应用场景
只需要运行在
Linux
平台上,有大量的描述符需要同时轮询,并且这些连接最好是长连接。需要同时监控小于
1000
个描述符,就没有必要使用epoll
,因为这个应用场景下并不能体现epoll
的优势。需要监控的描述符状态变化多,而且都是非常短暂的,也没有必要使用
epoll
。因为epoll
中的所有描述符都存储在内核中,造成每次需要对描述符的状态改变都需要通过epoll_ctl()
进行系统调用,频繁系统调用降低效率。并且epoll
的描述符存储在内核,不容易调试。